童真印迹:保护环境,爱在你我
初夏时节,在明媚的阳光里,空气中有时却会飘着一股怪味,孩子们捏起了鼻子:“这是什么味道呀?臭臭的。”“不要闻,这个是汽油味呗,有毒的。”“切,幼儿园里又没有汽车,这个味道是垃圾桶里的臭味道。”“不是的,我闻过了,幼儿园的垃圾桶没有臭味道”。
“我知道了,是空气被污染了,所以味道怪怪的。”
“嗯,我听新闻说的环境污染很严重,所以空气这么不好。”
午饭后一群孩子还在讨论这个问题,看来孩子们对于环境污染正处于自发探究的朦胧状态,作为老师要抓住这个孩子们的兴趣点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去发现,去自主学习。于是,我建议孩子们回去后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做个关于环境污染的小调查。
第二天就有小朋友陆陆续续带来了他们的调查结果。看看他们的调查表,各种内容都有,环境污染的情况触目惊心。
听听孩子们的介绍:
瑞瑞:这是我调查的,我看到很多塑料袋都漂在海面上,海水也变得有毒了,鱼儿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就中毒了,我们吃了这样的鱼也会中毒。
洋洋:我有一次就看见很大很大的管子在冒黑黑的烟雾,昨天我又看了新闻,新闻里也说到了有些工厂排放黑烟,让空气变差了,很多人都会感到不舒服。咱们昨天闻到的怪怪的味道,可能就是这个原因。
昊昊:我觉得黑烟会呛得我们不停地咳嗽,昨天那种怪怪的气味是汽车的尾气,还有垃圾桶发出来的味道。马路上的汽车很多,汽车都会排放废气,有的汽车也会冒黑烟的。
晨晨:对,咱们幼儿园外面的垃圾桶和菜场可脏了,这就是环境污染呀,天气越来越热,所以就会臭臭的了,还有很多细菌呢。
瞳瞳:我知道,我昨天悄悄问过老师的,老师说咱们昨天那股味道是煤气泄漏,如果是在房子里面泄漏会爆炸的。
老师的思考: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调查,对环境污染的多种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运用搜寻资料,关注新闻还有收集来自成人的信息等途径,学会了如何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或经验。在这个时候,老师要做的就是推动孩子进一步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法,获得经验的积累。






针对孩子们的调查结果,我继续追问:你们调查到的都是环境污染的原因,这样的环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不安全,不美好,那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环境污染呢?
孩子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发现与思考:
雯雯:我们可以多种树,多种花,绿色的叶子会让空气变得干净。
妞妞:我们要做到垃圾分类,这样有许多可回收的垃圾就能再做成有用的东西给人们使用了。
涵涵:我们不能乱扔垃圾,不能往河里倒垃圾,这样河水干净了,小鱼儿就游回来了。
诺诺:我们要多乘公交和地铁,让马路上的汽车少一点,空气就会干净一点了。
欣欣:我们的电池不能乱扔,电池是有毒的,随便乱扔的话泥土会变得有毒,种下去的蔬菜也会有毒,要把电池扔在专门回收电池的地方就好了。
老师的思考:
在孩子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老师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在孩子自主收集环保小妙招资料的过程中,通过沟通交流形成相应的生活经验,在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想做什么,从而给予合适的支持和引导。









对于孩子们的环保妙招,我表示了肯定并继续追问“你们的方法都很好,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做到哪些事呢?”鼓励幼儿开启自己力所能及的环保行动。
孩子们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开展了保护环境的小达人行动。看:有的孩子主动在居住的小区捡垃圾,有的孩子给花儿浇水拔草。有的用废旧材料制作了美丽的环保服装,有的用废旧物品做了好玩的玩具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在体会着环境保护该做些什么。这些活动,让孩子把积累的信息转化到生活中去,形成了新的经验。
















老师的思考:
孩子的学习与一日生活密不可分,学习并不仅仅在特定环境围绕特定内容展开,同样也发生在孩子熟悉的一日生活场景中。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只要有看得见,可以接触的物品和器具,就可以成为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成为孩子探索问题的起点。
孩子学习不是老师单纯的“教”知识,需要老师始终做到尊重、倾听、支持孩子,在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中及时给予指导、支持从而推动孩子的自主学习,让孩子在观察发现、探索思考,分享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语言的,社会的、科学的等多元智能的发展。

版权使用说明
编辑:查 蔚
审核:李 邑
发文:华珊宏

微信号:江苏省无锡
小荧星艺术幼儿园
丨请自行替换